斜切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斜切锯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资讯】水产大市到水产强市的优雅变身过江藤

发布时间:2020-11-04 08:17:07 阅读: 来源:斜切锯厂家

水产大市到水产强市的优雅变身

新华网湖北频道

全国讯:今年5月,“淡水渔都”湖北荆州经历罕见旱灾。昔日水袋子成了干窝子,湖泊塘堰几近干涸,大量鱼虾蟹苗旱死,水产业遭受重创。当地政府和群众不等不靠,多措并举,科学抗灾,4个多月来打了一场漂亮的抗灾复产攻坚战。截至9月底,全市水产放养面积恢复至220万亩以上,年产量预计达110万吨,产值将突破135亿元,有望超过去年的123亿元产值。

遇灾不惧灾,遭灾不受灾。荆州市委书记李新华说,淡水渔业是荆州的优势产业之一,强劲的抵抗力来自于科学养殖措施和管理调度;逆境增收取决于初步建立起从绿色养殖、精深加工到文化开发的“立体渔业”体系。“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正在实现从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的华丽转身。

依托科技提高抗灾能力

在公安县崇湖渔场,易继海告诉记者,他家的3000斤黄颡鱼前不久又贴上免检商标销往韩国。活蹦乱跳的鱼儿,每斤18元的价格,让他脸上乐开了花:“上半年遇到罕见旱灾,由于水产部门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优良种苗,虽然鱼的产量因灾有所降低,但价格比去年高。以前养殖‘四大家鱼’,一车鱼才值1万多块,现在几筐鱼就值这个价。”

易继海说,“减产不减收,根源在于养殖方式转变。过去是粗放养殖,现在是科学养殖。从苗种、到喂养、到何时换水、何时增氧、何时投食都有讲究。今年灾后,我们选择适合鱼苗及时投放,很快复产。”

科学养鱼让不少渔民在大灾之年尝到甜头。沙市区观音垱镇枪杆村的一群渔民,纷纷加入德源水产专业合作社。这个由一个领头人和几十户渔民组成的民间组织,不仅实行统一放养模式,还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培育出的“长江中华鲶”优良品种,今年7月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奖。合作社的渔农今年受旱灾的影响都不大。

依靠科技,一方面特色养殖有了技术支撑,即使减产,但质好价好,并不减收;另一方面可拉长产业链,使原来的初加工、粗加工变为深加工、精加工,鱼肉做成了速冻食品、罐头食品、营养品和高档化妆品等,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

位于荆州开发区窑湾的湖北大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是荆州渔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里,看不到传统渔业的痕迹,水产养殖、饲料加工、水产品加工、生物制剂、鱼药、渔需和渔机等现代工业体系已现雏形。

据荆州市市长李建明介绍,依靠科技手段,目前全市水产品加工转化率已达34%。“十二五”期间,荆州将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水产品加工业发展,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三个龙头企业梯队,即以德炎、大明等企业为代表、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第一梯队,以越盛、中科等企业为代表、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第二梯队,以金鲤鱼、闽洪等企业为代表、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第三梯队,争取5年内,全市亿元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家以上,创建“洪湖渔家”、“渔悦”等知名加工品牌,使水产品加工成为全市打造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业的主力军。

生态套养增加渔业产值

渔民邢昌焕说:“我养了一辈子鱼,实现了两次革命。一是养了几十年的家鱼不养了,改养鲶鱼;二是不再搞传统的单一养鱼,改为生态立体养殖。”

邢昌焕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塘浅,设施差,只能养四大家鱼,每亩收益1200元,现在实现生态立体养殖后,亩均收入达到12000元到15000元,是之前的十倍。

邢昌焕所说的生态立体养殖,就是荆州普遍推行的18221模式,即:1亩鱼塘养800斤黄颡、200斤中华鳖、亩产2万元、纯利1万元。这种根据不同鱼类对水体空间及营养的趋同性和互补优势创造的立体循环生态养殖模式,是渔民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多年来,荆州创出了两年段黄鳝养殖、小龙虾寄养、蟹鳜混养、青鱼专养、龟鳖生态混养、鳜鱼专养等八大优化养殖模式,探索推广了池塘循环水养殖、养殖立体环境调控、池塘微孔增氧、鱼药安全使用、湖泊生态养殖等十大生态养殖技术。

大明水产公司负责人雷传松说,进水渠里种植水草,能吸收氮、磷、钾等杂质,通过生态净化,实现池塘复合生态系统的健康养殖。养的鱼直接送上海、广州的订户,还能免检出口。水质好,品种好,价钱高。

据市水产局局长肖家浩介绍,荆州在湖北率先制定25个淡水养殖标准,规范水产养殖,制定了鱼病防治,活鱼运输的操作规程,建立了生产、用药、销售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全市无公害水产品面积达187万亩,注册无公害水产品种约180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区场26个,今年可以增加8个左右。

凭借生态渔业优势,荆州水产逐渐在全国打开了市场,比如荆州德源水产合作社已经在北京、重庆、贵阳、常德和成都等地建立了销售网络。合作社负责人袁丹军说,市民说生态鱼味道不错,价格比同类水产品高,且销路很好。

肖家浩说,今年旱灾过后,荆州就通过投苗补产、生态养殖等综合措施,在四大家鱼养殖主产地扩大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100多万亩,在稻田循环放养小龙虾110万亩,确保了全市220亩放养水面减产不减收。

借力会展开拓市场空间

荆州鱼多鱼大鱼好,过去“市场问题”是致命伤。为让“淡水渔都”叫响全国,荆州去年开始举办“渔业博览会”,成为我国首次举办的全国性淡水渔业展示交易会。

市水产局副局长赵恒彦说,首届“鱼博会”上,各具特色的展馆、各种各样的鱼蟹、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了来自北京、江苏、广东、香港等17个省市(特区)的293家水产企业、科研机构和沃尔玛、上海华联等大中型采购商参会参展,共签订项目合同78个,意向性协议金额26.2亿元。

通过举办展会,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使荆州水产品市场不断拓展。去年荆蜀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成都设立办事处,荆州水产成功进军西南市场。荆蜀合作社的董事长王久华说,“没想到荆州鱼这么受成都人欢迎,3万斤一到成都就被一抢而空。我们打算把成都作为据点,继续向西南延伸市场。”

创名优品牌,拓展海外市场。2008年5月,投资2000万元的湖北海马食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日加工龙虾4万公斤,3个月创产值6000多万元,实现利税500多万元,产品远销日本、欧盟地区。

除了湖北海马,这两年“桐梓湖”牌黄、“宝泽湖”牌虾仁、青虾、汤条虾、整肢虾和麻辣虾等系列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及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不仅做大了企业,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渔民的经营思路。”赵恒彦说。

在洪湖市,早在1999年就取得外贸出口权的德炎水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获得美国FDA和欧盟EEC卫生注册,第一次把荆州的水产品推向了海外。德炎牌淡水小龙虾等产品先后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德炎水产品成为荆州水产的第一张名片。

9月27日,第二届渔博会正式开幕。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李宜孝告诉记者,今年的鱼博会规模更大,有北京、上海、浙江、辽宁、湖北和香港、台湾等20多个省市(地区)的水产科研院所、水产加工企业、渔需物资生产经营企业参会参展。

李宜孝说:“对这次灾后的渔博会,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领导带头广揽海内外客商。政府主导搭建展会平台,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物流渔业,开拓产品市场,拉动水产养殖和加工业,使水产大市能真正成为水产强市。”

文化兴渔增添发展后劲

荆州因水而兴、得水独厚、人水和谐,有着得天独厚的水文化、渔文化,通过打造“文化渔都”,荆州变“养鱼”、“卖鱼”为“吃鱼”、“赏鱼”、“画鱼”、“展鱼”、“钓鱼”、“玩鱼”、“演鱼”等,挖掘渔业文化内涵,增添了水产业的发展后劲。

洪湖水乡“80后”渔民徐宝安头脑灵光。他在洪湖里不仅养鱼、养虾、养蟹,还在村里最早搞起了“个体旅游”。“到洪湖里吃一顿渔家饭,钻进荷叶从中摘一把新鲜莲蓬,或者坐坐游艇、划划船,都是很惬意的享受。今年受灾,我们更用心经营,生意比往年还红火。”徐宝安说完,不忘向记者推荐他的“旅游项目”。

为发展渔业文化,荆州在有条件的县市和城郊建设观赏鱼养殖基地、水族市场,在风景旅游区水产养殖基地增设垂钓、观赏、餐饮、娱乐等项目,建设集生态、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场所。

作为三国古城,荆州通过举办摄影、书画展,开展钓鱼、捕捞比赛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荆州悠久的渔业历史和优质的淡水产品,吸引外地游客和客商到荆州来赏鱼、玩鱼、吃鱼。还邀请知名诗人、词人为渔博会选辑了一本《荆楚千湖鱼水情》,并将以十大水产名菜为基础编印一本《烹饪技术手册》。

李新华说,荆州要以弘扬渔业文化为突破口,以创新市场主体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渔业、观光渔业、休闲渔业、会展渔业、美食渔业、物流渔业,使渔业第三产业成为荆州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水产业,促进荆州渔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彩票大师app

战姬少女钻石无限版

焖鸡棋牌

豪利游戏旧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