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切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斜切锯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氯碱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8 13:14:48 阅读: 来源:斜切锯厂家

氯碱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我国是世界氯碱生产大国。氯碱工业是以盐和电为原料生产烧碱、氯气、氢气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产品种类多,关联度大,其下游产品达到上千个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延伸价值。它广泛应用于农业、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电力、冶金、国防军工、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各命脉部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有关部门测算,1万吨氯碱产品所带动的一次性经济产值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我国一直将主要氯碱产品产量及经济指标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统计和考核的重要指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氯碱行业发展迅速,烧碱和PVC产量都居世界首位,有力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氯碱工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保约束问题,实现由世界氯碱生产大国向氯碱强国的转变,是我国氯碱行业“十二五”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氯碱行业发展现状

(一)氯碱行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国内氯碱行业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烧碱产量达到2087万吨,聚氯乙烯产量达到1130万吨。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氯碱大国。

2010年底,我国在产烧碱生产企业176家,总产能达到3021万吨/年,产量2087万吨。产能相比“十一五”初期增幅在105.4%,产量增幅在68.3%。烧碱产能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河南、内蒙、新疆和浙江六省份,产能合计占总产能的59.4%。我国氯碱行业中拥有百万吨级别的化工集团也在逐渐形成,对于地域性的单个烧碱生产企业而言,2010年进入我国烧碱产能40万吨/年以上(含40万吨/年)规模的企业已增至15家,占总产能的25.6%,相比2009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烧碱生产工艺主要有离子膜法和隔膜法两种,由于离子膜法能耗较低,生产工艺先进、清洁,近几年发展较快,2010年离子膜法产能所占比例已提高到84.3%。

2010年底我国在产聚氯乙烯生产企业94家,总产能达到2043万吨/年,产量1130万吨。产能相比“十一五”初期增幅在110.1%,产量增幅在69.9%。聚氯乙烯产能主要分布在山东、内蒙、河南、天津和新疆,我国共有7个省区聚氯乙烯产能超过100万吨级水平,但产能不足50万吨/年级水平的省区仍有15个,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分散的状况仍较为突出。2010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40万吨/年以上(含40万吨/年)规模的企业已增至17家,产能合计占总产能的45.8%。聚氯乙烯生产工艺主要有电石法和乙烯法两种,电石法聚氯乙烯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扩建项目绝大部分都采用电石法工艺,2010年电石法产能占总产能的80.9%。

“十一五”期间,西北地区成为重要的氯碱生产基地。内蒙地区烧碱产能占全国比重从2005年的1.8%上升到2010年的8%。新疆地区聚氯乙烯产能占全国比重从2005年的4.1%上升到2010年的13.4%。

产品需求方面 烧碱下游需求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仍旧以轻工、化工、纺织、冶金为主。氧化铝行业发展迅猛,2010年氧化铝产能4035万吨/年,产量2894万吨;聚氯乙烯下游需求结构发生一些变化,受国内房地产及工业建设热潮拉动,管材、管件、型材、门窗等用量大幅提升,硬制品比例不断提高,软制品比例有所减少,主要消费区域仍集中于华东和华南地区。

原料方面 受两碱行业的快速发展,原盐行业发展也呈现了一定的变化。海盐发展较慢,井矿盐和湖盐产能持续增长。电石是我国聚氯乙烯生产的主要原料,受能源、资源和物流因素影响,在煤、电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形成了几个大型的电石产地,中西部地区的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相比东部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成本优势。自2008年开始,电石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落后产能相继被淘汰,行业产能过剩、产能分布零散的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乙烯法聚氯乙烯生产的主要原料有乙烯、二氯乙烷和氯乙烯,这些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产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进出口方面 随着中国氯碱行业的发展,烧碱和聚氯乙烯的出口开始增多,进口逐步减少。液碱已经出口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固片碱主要出口东南亚及非洲地区。聚氯乙烯出口到俄罗斯、印度、埃及和独联体国家等几十个国家。

产业布局方面 生产重心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中西部地区氯碱企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显著的资源导向的特征,而东部地区企业依靠其悠久的发展历史、成熟的市场经验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明显的市场导向特征。

能源消耗方面 烧碱是我国工业品中耗电大户,氯碱行业历来非常重视节能降耗,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使得吨碱综合能耗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电力是氯碱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能源,因此电价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氯碱企业正常生产和盈利空间,甚至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生产技术方面 烧碱生产工艺不断优化。2010年离子膜法产能所占比例已提高到84.3%。2008年,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已研制开发出自然循环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并在生产企业运行,运行指标达到设计要求。2010年,中国山东东岳掌握了离子膜从原料树脂到离子膜交换膜工业品的全套制备技术,产品进入工业运行评测,并开始应用推广。我国一次盐水精制技术相继开发了陶瓷膜过滤器和CN过滤器,效果良好,在我国部分企业也均有装置运行。135m3大型聚氯乙烯聚合釜投入运行,干法乙炔发生工艺不断成熟,氯碱装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氯碱行业的竞争力。

(二)氯碱行业存在的问题

1.氯碱行业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

截至2010年底,我国在产烧碱生产企业176家,企业平均产能约17万吨/年;在产聚氯乙烯生产企业94家,企业平均产能近22万吨/年,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由于我国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地区保护,使得我国中小氯碱企业偏多,地区分布不均。从总体分布来看东多西少。虽然随着中西部地区氯碱工业迅速崛起,改变了氯碱工业传统的东西部分布格局,但是“西货东进”、“北货南下”的长途跋涉所需的大量运力和高昂的运费成本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地区氯碱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从今后发展趋势看,布局不合理如不得到有力调整,会对我国氯碱工业的总体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带来一定影响。

2.产品结构不合理,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我国氯碱产品结构不合理。今后氯碱产品参加国际化的竞争不只是看某单一产品的竞争实力,更重要的是看企业氯碱平衡总体产品的竞争力。我国目前有机氯产品、高档产品、专用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特别是对氯碱工业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精细化工产品比例小,开发力度不够。聚氯乙烯产品通用牌号多,专用树脂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PVC产品工艺、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很多在国外已经大量应用的领域尚未完全开拓,导致产品竞争力低,不适应升级换代的要求。

3.缺乏有效调控,产能扩张过快

“十一五”后期,氯碱行业产能扩张过快,2010年底我国烧碱产能达3021万吨/年,开工率约70%左右。PVC产能达2043万吨/年,开工率55%左右。烧碱和PVC产能均居世界第一。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统计,十二五期间,每年仍有新的烧碱和PVC装置投产。产能过剩将导致全行业开工率不高和恶性竞争更加激烈,产品价格进一步走低,全行业盈利能力降低。

4.氯碱工业与石化工业相结合发展力度差

国外发达国家均是氯碱工业与石化工业相结合发展大型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装置。我国由于长期缺乏地方之间、行业之间总体的协调性,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项目发展缓慢。有限乙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聚氯乙烯产业的总体竞争力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并难以实现装置规模的大型化、经营集约化。

5.受能源及原材料行业影响较大

氯碱工业是能源密集型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电力、石油、煤炭等能源供应紧张,对氯碱产业影响较大。氯碱行业面临较为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电价的波动对氯碱行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和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我国的能源政策及价格走势将决定氯碱工业的发展速度和生存环境。

6.国际化进程中贸易摩擦加剧

随着氯碱行业的发展,国际化也在不断深入。一方面,国内市场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和压力;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氯碱产能的增加,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2010年中国出口烧碱154万吨,出口PVC纯粉22万吨。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因此中国产品出口在世界遭遇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增多。

二、“十二五”期间氯碱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一)氯碱行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

1.世界氯碱行业格局变化

氯碱行业是资源和资本密集型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发达国家氯碱行业发展成熟,后续的市场增长空间有限。目前世界烧碱总生产能力达到7800万吨/年,其中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北美,中国烧碱产能占世界的38.7%左右。世界PVC总生产能力在4900万吨,主要生产地集中在亚洲,美洲和西欧地区,中国PVC产能占世界的41.7%左右。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氯碱行业依托本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规模实力快速扩张,并已迅速成为全球氯碱工业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等新兴氯碱大国的崛起既改变了原有的全球市场格局,同时也需面对日益复杂、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2.海外氯碱行业集中度高,企业竞争力强

氯碱作为基础化工原料,规模化和集约化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跨国氯碱生产企业通过兼并、合营等方式进行资源重组,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构筑了合理的产品结构,进而获得了市场竞争当中的优势地位。“十二五”期间,随着发达国家氯碱行业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国内企业将面对来自跨国企业更加直接的竞争。

3.基础原材料工业发展面临“低碳化”考验

长期来看,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已经确认了全球工业将逐步进入低碳发展时代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可以说,能耗和碳排放的控制水平不仅会在市场层面直接影响行业企业的运营效益,还将决定一个国家氯碱等基础工业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的舆论和政策环境。对于国内氯碱工业来说,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也是传统的高耗能行业,“十二五”期间的碳减排工作将是一项势在必行的战略任务。

4.国际贸易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增加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市场、贸易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企业产品的贸易摩擦显著增多,国内企业的出口环境日渐恶化。同时,随着加入WTO后各种过渡性保护措施的逐步取消,海外企业低价倾销中国市场的风险也将逐渐增大。可以说,“十二五”期间复杂的外部环境将成为国内氯碱行业对外贸易必须面临的重要考验。

(二)氯碱行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形势

1.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为氯碱行业提供发展空间

氯碱工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十二五”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国内氯碱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游需求仍保持一定的增速。以氧化铝为代表的烧碱下游行业和以型材、管材为代表的PVC下游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促进了烧碱和PVC行业的发展。

2.“十二五”是氯碱行业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一五”期间,国内氯碱行业规模增长迅速,生产、运营模式的简单复制是这一时期行业增长的显著特点。也正是这种同质化的简单复制导致了行业在高速增长过后,仍然面临着产业集中度不高、低端产品产能结构性过剩等一系列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性根本问题。进入“十二五”,政策、市场等多个层面将引导氯碱行业逐步摆脱单纯以追求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增长方式,进入以“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行业增长质量”为核心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氯碱及相关上下游行业企业间的资源重组、高附加值新产品制造技术的研发推广、环境友好型生产工艺的广泛应用等将成为这一阶段氯碱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也是“十二五”期间国内氯碱行业实现规模优势向竞争力优势转化的必然选择。

三、“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推动我国由氯碱大国向氯碱强国的转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总量控制,抑制行业低效、过快、无序发展,实现由单纯扩大产能的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高附加值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发展的转变;

——扎实推进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节能减排能力,实现行业技术升级;

——加快国际化步伐,增强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提倡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培育和扶持优势企业,经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并使布局趋于合理;

——积极推动与石油化工、新型煤化工和生物化工相结合,延伸产品链,拓宽发展空间。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实现氯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绿色产业,促进氯碱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几个具有影响力的环境和社会友好型氯碱产业集群;培育和扶持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形成若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并努力实现上下游一体化;通过调整逐步使我国氯碱行业走上规模大型化,经营集约化的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氯产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量控制目标

到2015年,经过产业政策调控,市场引导,原料路线、工艺技术改造,企业整合,力争使我国氯碱生产企业规模、集中度、竞争力水平有较大提高。“十二五”末,我国烧碱产量达到2800万吨,年均增长7%,聚氯乙烯产量达到1500万吨,年均增长8%。努力做好氯碱平衡,提高有机氯产品比例,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目标

“十二五”期间鼓励采用国产化离子膜技术,扩张阳极与改性隔膜技术,新型节能的整流、蒸发装置、高压氯气压缩机、氧氯化聚氯乙烯装置,PVC大型国产化聚合成套工艺技术等,完善安全、环保、质量保证体系。

——节能减排目标

鼓励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逐步淘汰金属阳极隔膜法工艺。积极推行氯碱行业清洁生产方案,“十二五”末,实现烧碱和聚氯乙烯COD排放总量降低15%,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7%,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全部使用低汞催化剂,全行业实现三废达标排放。

——产业集中度目标

“十二五”期间,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调节,鼓励行业内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减少企业数量,提升行业集中度和利用效率,进而增强国内行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四、“十二五”期间氯碱行业的发展重点

(一)以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氯碱行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加强国产离子膜、干法乙炔发生技术、新型干法水泥制造技术和低汞触媒在全行业的推广,加快研究电石法聚氯乙烯使用的新型固汞触媒和无汞触媒,大力推动烧碱离子膜电解槽氧阴极技术、新型制氯工艺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装备。不断开发高附加值耗碱、耗氯产品,开发精细化、专用化和系列化的PVC产品,进一步拓宽产品应用领域。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进产品创新。紧盯新兴产业,服务新兴产业、融入新兴产业,以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推动氯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

优化产业布局,解决布局分散和重复建设问题。根据现有区域资源、能源条件和产能分布现状,继续支持和鼓励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以电石法聚氯乙烯为核心产品的大型氯碱化工项目。东部地区不再新建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鼓励依托周边新建乙烯项目和港口进口乙烯基原材料便利的优势区域发展大型乙烯氧氯化装置,及配套氯资源多次利用项目。充分发挥各区域化工园区的功能优势,推动产业升级。推动和促进行业整合,鼓励和支持优势氯碱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行业集中度。

(三)优化原料和技术路线,实现氯碱行业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应继续积极推动氯碱产品原料和技术路线向节能、清洁、低成本的方向发展。推进乙烯等石化产业与氯碱工业相配套发展,加大对以煤、天然气为原料制取烯烃等新工艺的结合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改进氯碱产品结构,改进工艺路线,实现聚氯乙烯乃至整个氯碱行业生产工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四)进一步加大在氯碱行业内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力度

“十二五”期间,依据《循环经济法》等相关各项配套的产业政策,结合本行业特点,积极推进氯碱行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大力推广相关配套的先进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积极推广循环经济理念,提高氯碱行业能源利用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建设热电联产、开展直购电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行业企业沿产业链方向整合相关的上、下游市场资源,积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降低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的环境和社会成本。

(五)推进低汞化,加快无汞化进程,实现低碳化清洁生产目标

“十二五”期间应重点进行低汞触媒研发和推广工作,争取到2015年全行业普及使用低汞触媒,吨聚氯乙烯的汞消耗量下降50%。同时,继续为新型固汞触媒、无汞触媒等行业汞减排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争取政策和资金层面的支持,以期尽早实现行业的无汞化生产。

(六)全行业推行责任关怀,加强健康、安全和环境体系管理

“十二五”期间全行业推行责任关怀,加强企业的安全和环保工作,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对事故预防和处置的能力,进一步充实和提升氯碱行业责任关怀工作的内容和水平。

五、政策措施建议

(一)国家采取有效手段,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确保总量控制落实到位

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行业扩张,淘汰落后产能。建议十二五期间,烧碱和PVC项目统一由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直接进行审批,实行总量控制。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土地使用、项目备案或核准管理,全部由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直接管理。项目审批流程中,协会及行业专家的意见应当作为项目核准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已经审批建设和投产项目严格按照“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中规定的规模要求、能耗标准、安全评价标准、配套设施要求和环境评价要求进行审查,即对氯碱行业开展准入管理。对不同建设和发展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的电价、税收和信贷政策,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会同行业协会尽快出台相应的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管理办法,以确保相关工作的落实。

建议东部地区在“十二五”期间停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烧碱和PVC项目,停批新的布点。

(二)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及工艺

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政策平台,建立健全行业的退出机制,对于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政府应给予资金、税收等层面的补贴及奖励。

建议对没有按照行业能耗标准和清洁生产标准的进行节能减排改造的烧碱装置东部在2~3年内淘汰,西部地区在3~4年内淘汰;淘汰的落后装置不得异地使用;对主动淘汰的落后产能按停产后节减的能源量予以货币补偿,对淘汰装置带来的人员安置问题给予政策帮助;对仍将电石渣堆放的企业,加强执法力度,坚决强制关停。

(三)推动和促进行业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

“十二五”期间应当尽快消除制约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并出台在融资、税收等多个层面的具体激励措施,大力推进氯碱行业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改革重组。鼓励东部地区先进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促进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规模经济。

建议针对《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制定实施细则,以便落实企业兼并重组的相关工作。

(四)以具体政策指导氯碱行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会同行业协会及专家组织编写氯碱行业发展布局规划,直接对行业的项目建设规划、产能的东西分布、发展模式等给予明确的要求和具体指导,以实现氯碱行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度发展。

建议对老企业搬迁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以便企业搬迁后更好地发展。

(五)制定合理有效的能源调控政策

“十二五”期间国家产业政策继续给予节能效益明显的离子膜法烧碱合理的电价政策。对于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和产业政策限制类的新建企业及有关项目,则应当继续采取提升差别电价加价标准等限制类措施促进其关停淘汰。

鼓励氯碱行业热电联产和碱电直供,努力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碱、电两行业协调发展。应按市场经济原则和发达国家经验给予氯碱行业区别其他行业的合理电价,给予氯碱行业节能减排、废弃能源利用以及资源合理化利用予以政策支持。建议对烧碱电解直流电的电价比普通大工业用电的单价低20%。

(六)积极推动氯碱行业技术进步,加大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汞污染防治技术研发(新型固汞触媒研发、无汞触媒研发)、离子膜国产化、氧阴极的研发、以及干法乙炔发生、低汞触媒、盐酸脱吸和氯化氢合成余热利用等先进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是关系到国内氯碱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素,政策性的支持和补贴是上述节能减排技术能否在行业内获得顺利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建议鼓励并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氯碱行业的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支持国产离子膜、干法乙炔和新型干法水泥制造技术推广应用,给予全部应用低汞触媒的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以政策性补贴。在电石法聚氯乙烯使用的新型固汞触媒和无汞触媒研发方面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

(七)积极支持高附加值新产品研发

针对当前国内氯碱行业存在的低端通用型号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未来几年内行业将大力推进特种牌号聚氯乙烯树脂、高附加值耗氯/耗碱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这是氯碱行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一环。在这一过程当中,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投入,给予自主创新的企业以实质性扶持。

(八)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并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从政策的角度,应当继续对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氯碱企业在财税、信贷等方面予以切实支持,提高行业企业在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整合上下游市场资源等方面的积极性,以切实推动“十二五”期间氯碱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九)对部分氯碱产品出口及原料进口方面实施合理政策

建议对主要氯碱产品出口及原料进口提供合理政策支持。在应对国外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方面研究对策和采取合理必要的措施。

(十)促进氯碱工业与石油化工、新型煤化工相结合

氯碱工业与石油化工联合,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生产装置的大型化,有利于平衡生产和降低综合成本,增加与国际大公司的抗衡能力。建议国家政策引导石油化工、新型煤化工与氯碱工业相结合发展。

焦作订做工作服

呼伦贝尔定制西服

安阳工服制作

菏泽工作服定制